本文转自:恩施日报伍洲配资
□ 刘 扬
小学低年级是阅读习惯萌芽的关键期,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伍洲配资,注意力持续时间短,且识字量有限,教师需立足这一阶段特点从“趣味引导、链接生活”入手,让阅读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“游戏式体验”,为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基础。
选适龄读物,让学生想读。读物是学生兴趣起点,需兼顾趣味性与易读性。优先选择画面生动的绘本,如《蚯蚓的日记》《我上一年级》,这样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,降低识字压力;搭配拼音标注的短篇故事,如《小猪唏哩呼噜》拼音版,既满足学生自主阅读的成就感,又能巩固课内拼音知识。同时,还可尊重学生兴趣爱好:喜欢动画的推荐《佩奇,我们去度假》等动画同名绘本;喜欢自然的引入《第一次发现》系列透视绘本,让学生因喜欢内容而主动拿起书。
创趣味课堂,让学生乐读。低年级课堂需用互动化解阅读的枯燥感。读《小公鸡和小鸭子》后,组织“故事接龙”游戏,教师起头“小公鸡来到河边伍洲配资,想和小鸭子一起玩——”,让学生轮流接课文内容或创编情节,调动参与热情。读《小蝌蚪找妈妈》时,先让学生观察蝌蚪和小鲤鱼,再扮演“小蝌蚪”“鲤鱼妈妈”,引导学生给角色配音,在角色扮演中理解故事。
搭阅读舞台,让学生能读。教师可在班级建立“迷你图书角”,鼓励学生将家里的闲置绘本、童话书带到班级,丰富阅读选择。每周安排“图书交换日”,学生可自主挑选喜欢的书带回家阅读,下周再换回新的书。通过“共享”扩大阅读范围,同时让学生在分享图书中感受阅读的社交价值。此外,还可召开 “小故事分享会”,让学生上台分享最近读过的书,不追求完整复述,重点鼓励学生开口参与,建立阅读自信。
总之,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,是一个循序渐进、注重体验的过程,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,尊重其认知规律和情感需求,让学生逐渐爱上阅读。
(作者单位:利川市都亭体育路小学)伍洲配资
热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