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大家 看九三阅兵时,有没有被一个“反差梗”戳中? 那架在五七印巴空战里击落6架印度战机、连号称欧洲最强四代机的阵风都能击落的歼-10, 到了咱们的阅兵式上,并未以展示先进技术的角色出现在装备行列梯队,反而跟着八一飞行表演队“拉花”。 要知道它身边可是歼-15、歼-20、歼-35这些“高精尖”新机,这画面感,像极了战场功臣”临时转型当“气氛组”。 但你不知道的是,这背后藏着一家企业的生存密码,它就是 成飞集成 。 半年报里的“喜忧过山车” 一提成飞集成,多数人会默认它是军工圈配套成员,可翻开2025年半年报,业绩表现确实有些“不尽如人意”: 实现营业收入9.92亿元,同比微降0.42%;净利润为-1492.08万元,同比下降43.90%,不过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缩小43.90%; 再深入拆解业务构成,更颠覆常规认知:2025年上半年,96.63%的营收来自“工装模具及汽车零部件”业务,航空零部件业务占比相对较低。
但恰恰是这占比不高的航空零部件业务,成了公司业绩中的“一抹亮色”——上半年航空零部件毛利同比增加749万元, 且结合公开信息推测,2025年军品订单预计增长20%-30%,未来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回暖的核心驱动力,堪称“小众业务藏着大潜力”。 反观占营收大头的工装模具及汽车零部件业务,则成了业绩“拖后腿”的主要因素。 该业务毛利率本就仅维持在10%左右,2025年上半年又受三方面因素冲击,毛利率同比再降2.67个百分点,降至7.84%。 一是产品价格下降 ,直接压缩利润空间; 二是客户质量要求提高 ,导致人工与制造费用相应增加; 三是子公司集成瑞鹄因厂房搬迁扩能,带来额外成本上升。 更值得警惕的是,该业务存在“大客户依赖”风险——第一大客户奇瑞汽车贡献了超50%的营收, 若未来奇瑞需求波动或供应链转移,将直接影响成飞集成该业务的稳定性,进而波及整体业绩。
或许你会觉得意外,成飞集成虽然隶属于中航集团,但它的主要营收并非来自航空领域,而是靠为汽车厂商提供工装模具和汽车零部件支撑。 但别被表面业务结构迷惑,它的“军工基因”其实早已深度渗透: 一方面,公司承继中航工业先进成熟的航空制造技术,具备航空部件装配能力,目前已承接歼-20与无人机的零部件业务, 业务范围具体涵盖航空零部件数控加工和航空部件装配,同时还与核心军工客户建立了长期且稳定的合作关系。 别看成飞集成没有明确宣称是“阅兵装备直接供应商”,但它与阅兵场上的部分装备,其实存在着“技术或供应链层面的隐形羁绊”。 先说高超音速导弹领域,公司虽未明确参与具体阅兵导弹项目,但在核心技术上具备适配潜力:其掌握的钛合金超塑成型工艺,能够实现零件15%的减重, 激光焊接精度甚至可达到0.01mm,这些技术可部分用于高超声速导弹的结构件制造。
此外,成飞集成是成飞集团的核心供应商寻牛堂,而成飞集团参与生产搭载鹰击-21高超音速导弹的舰载机; 从供应链逻辑角度来看,公司存在间接参与相关装备零部件供应的可能性。 和阅兵装备的“隐形羁绊” 咱再唠唠阅兵里的无人机方阵,那家伙真是开眼了! 天上飞的无人机型号多到数不过来,更绝的是底下拉着它们的运输车。瞅着没一个司机,全是自己跑的! 不过话说回来,成飞集成没直接掺和攻击-11这类"明星无人机"的生产,懂行的都知道,攻击-11是洪都航空的活儿,但它早就在无人机领域悄悄"埋了伏笔"。
现在不仅接了不少工业无人机机身零件的数控加工单子,自家的HFQ技术还能帮无人机"瘦身"——让机身更轻,飞得更久。 这波操作下来,可不就是为以后在无人机圈子里大干一场打基础嘛! 更值得关注的是,公司参与制定的低空经济相关行业标准已进入公示阶段,未来有望借助行业发展东风,将无人机业务从工业领域延伸至民用领域,打开更大市场空间。
此外,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:歼-10的海外出口型号歼-10CE,最早由成飞生产, 2024年珠海航展那阵儿,懂行的军迷扫一眼就看出来了,歼10CE的“厂家编号”已经换成贵飞家的了。 不过别以为成飞这边就彻底“退场”了,成飞集成本来就是专门的配套伙伴,这会儿依旧没掉链子,稳稳地给歼10CE供应着需要的配件,该有的产能也一点没断档。
所以别看歼-10在阅兵场上承担“拉花”任务,成飞集成与这款“功勋战机”的配套羁绊,始终没有断裂。 未来的路 成飞集成当前的发展处境,恰似站在“业务平衡与升级的十字路口”:短期来看,首要任务是改善工装模具及汽车零部件业务的经营状况。 一方面需借助HFQ技术拓展更多车企客户,如零跑汽车等,逐步降低对奇瑞汽车的依赖,分散客户风险; 与此同时,要牢牢抓住军品订单增长的契机,在扩大航空零部件业务规模的基础上,提高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,让这一潜力业务”尽快成长为业绩顶梁柱。
长期来看,公司手中的“军工技术储备”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——低空经济、民用无人机都是万亿级蓝海市场, 若能持续推动钛合金超塑成型、HFQ热冲压成形等军工技术的民用转化,实现“军工技术稳基本盘、民用市场拓增量”的双轮驱动, 成飞集成有望从中航系内的“特殊存在”,成长为军工与民用领域协同发展的“双赛道优质企业”。 结语 说到底,成飞集成就像阅兵场上的歼-10:表面看业务结构“不按常理出牌”,实则藏着军工技术与市场拓展的真本事。
咱们不妨拭目以待,它能否在未来借助军工与民用的“双引擎”,实现业绩的跨越式增长,真正“飞”出属于自己的新高度!
热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